江苏常州戚墅堰街道:老城焕新貌 幸福“741”
冬日的戚墅堰街道,“小幸福”无处不在:米红相间的崭新外墙、出门可达的“口袋公园”,工房北区4996户居民过上了新生活;社区食堂、助餐点、康养服务站星罗棋布,串成了一张“养老地图”;“大运河之夜”“老辰光之旅”等文化活动让时代记忆重焕光彩……
吹响老城厢复兴发展的号角,戚墅堰街道将“创新的灵魂”源源不断地注入“传统的肌理”,诠释着建设“品质宜居地、康养幸福城”的不变初心。
有一种幸福,是生活在“741”
步入工房北区,郁郁葱葱的树荫下,是米红相间的崭新外墙、宽阔平整的沥青小路,以及随处可见的休闲座椅,火车的轰鸣声与邻里的闲聊声交织,充满了生活意趣。“相比以前,现在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打上世纪60年代住进工房北区,张基中见证了多次变迁。
在他的记忆中,最初工房北区是联排的低矮平房,室内逼仄、透风漏雨,内部道路是几条泥泞的土路,排水也不畅通。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工房北区造起了每户近50平方米的5层住宅楼;千禧年前后,工房北区又新添了健身设施、加装了“雨污分流”管网。
去年7月,工房北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启动,涵盖住宅楼144栋,涉及住户4996户、总人口约1万余人。“由于年代久远,房屋主体建筑、配套设施都已老化。”戚墅堰街道建设局工作人员潘志庚介绍,为了让改造更具人情味,街道听取居民意见调整改造项目清单。
住在6楼的高学金,提出“在楼层中间配备座椅”的建议被采纳。眼瞅着楼道内增添了小板凳、加装了智能监控和坡道扶手,他满意地说道:“以后爬楼再也不吃力了!”
老旧小区“焕新”的同时,更带动了城市更新——贯通工房南北区的小立交地道,成了展现区域发展史的“火车车厢”;始建于1957年的花溪公园成了集休闲活动、纪念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型公园;停车棚、健身步道、景观座椅、活动广场等配套齐全……
“立足‘一心一带两立交多点’的改造目标,我们将戚墅堰本土的文化元素、人文风情融入到景观建设中,让城市更新更有特色、更具温情。”戚墅堰街道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蒋舒敏说。
73岁的居民张汉明,幼时随父母来到工房北区,每次换新房,一家人都会拍上一张全家福,“住房面积从最初的9平方米、18平方米变成39平方米、63平方米。如今,我们一家子搬进了街道第一批电梯房——花溪兰庭小区,拥有了128平方米的三室一厅。”
有一种幸福,是养老在“741”
戴上特制耳机,一旁的电脑显示出四肢骨骼、五脏六腑等身体部位的健康程度。近日,戚墅堰街道站北社区康养服务站,66岁的老人张乃平体验了一次“高科技”全身检查。“没想到设备这么先进,一刻钟的功夫,就能大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张乃平惊喜地说。
今年8月,由旧党群服务中心改建而成的站北社区康养服务站正式开放,主打“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据了解,戚墅堰街道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万多人,占比超过23%,且大多数老人首选居家养老,去年以来,街道大力推进“康养幸福城”三年行动计划。
养老,从“三餐”开始。中午11时,戚墅堰街道首家社区食堂恒惠餐厅内,隔着新鲜出炉的炖牛肉、笃豆腐、红烧鱼头等30余种菜品依次排开。退休老人杨客平打好了菜,跟“饭搭子”围坐一桌。“我们满了60岁,每人享受4元补贴,算下来人均10元就能吃好。”
自今年6月28日开业以来,恒惠餐厅全年龄段日均就餐量达500余人次;不仅如此,站北、东方、圩墩、花苑、河苑社区助餐点星罗棋布,基本实现老年人助餐全覆盖。
如何让“养老”变“享老”?“衣食住行加锻炼,每天都过得很有劲!”戚大街社区居民潘雅萍向记者说起了她的一天:早上起床,先去楼下的“口袋公园”锻炼身体,然后再去街道康养综合服务中心3楼的老年舞蹈班,和“老同学”们一道学步伐、练体态;中午在老年助餐点吃个饭;下午她还会和朋友们打门球,社区运动馆步行10分钟就到。
“目前,街道还为有需求的空巢老人安装智能门磁、智慧燃气、智能烟感、智能手环、智能水表和智能监控6种设备,并计划开展医疗社工陪诊服务,实现线上医生问诊,线下社工陪诊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戚墅堰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吴苏姝介绍。
有一种幸福,是休闲在“741”
老城厢既承载民生烟火,又传承历史记忆。
重现旧时的青砖墙、挂上统一的黄灯笼,保留老街旧巷的传统风貌;雕刻《运河戚墅堰全景图》,还原记忆中的戚墅堰;新建大运河景观步道、增设停车位……走进改造后的牌楼巷,房屋白墙黛瓦、小店错落有致,时不时还能参与各类集市活动,让休闲时光更有滋味。
集市上,既有六角亭包子铺、复兴卫民点心店等戚墅堰本地商家“亮相”,也有焦溪二花脸、嘉泽阿兴卤菜等常州老字号“助阵”,爱心商家积分兑换、法治政策宣传、“文明你我他”互动答题等各类展位也格外吸睛。与集市同时“开场”的,还有群众文艺晚会。
身穿蓝粉色水袖、手拿绿色绸带,来自河苑社区阳光艺术团的团员们表演了一曲压台戏《大运河》。“节目由我们自编自导自演,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戚墅堰的运河文化。”朱丽芳说。
今年以来,戚墅堰街道常态化举办“大运河之夜”“老辰光之旅”等系列活动10余场,选址在戚墅堰火车站、牌楼巷、花溪公园、东方广场等地,吸引周边居民约5万人次。“既能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让牌楼巷、东方广场这些地标性建筑重焕光彩,让居民在烟火气中触摸戚墅堰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戚墅堰街道宣传委员、统战委员蒋燕介绍。
让老城厢在“新”时代重现“老”味道。结合老小区改造,街道还围绕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打造220米长的万安河亲水空间;串联起万安河、东街、牌楼巷、延陵东路,打造运河文化、老街文化和漕运文化“一站式”运河景观带。
“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打造‘康养幸福城’的关键。”戚墅堰街道党工委书记赖岩松表示,明年,街道将继续探索以文塑城复兴路径,策划开展“戚”彩四季集市,让居民们“记得住乡愁,也找得到未来”。(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