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消费金融:“刷脸”有风险 “出镜”需谨慎

“昨天接到客服电话,说我的账户出现安全问题,需要下载指定软件,并用屏幕共享进行身份核实,要不要按照他的要求做呢?客服的电话,应该不是假的吧?”

小心!可能是陷阱。最近有许多骗子通过诱导别人下载指定软件、开启手机屏幕共享等手段来获取面部信息、账户信息等个人信息,然后实施诈骗。本期小米消费金融“以案说险”带您揭秘!

案例一

不法分子以“超市购物满XX元即可凭小票免费领取一瓶洗衣液”为由头,要求顾客在领取礼品时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内容,并在过程中要求顾客配合进行人脸识别。后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用于在某贷款平台进行冒名贷款办理。

小米消费金融安全提示:

不法分子常通过设定诸如兑换积分、领取奖品等获利场景要求消费者进行登记,以此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殊不知“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背后可能隐藏巨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案例二

张女士接到自称某公安局户政科警官的电话,被告知卷入某洗钱案件中,顿时心生恐惧,从而按照“警官”要求下载指定金融软件及视频会议软件,并共享了自己的手机屏幕。在输入银行卡和密码信息后,账户里面四十余万元被盗刷。

小米消费金融安全提示:

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都是非常重要的个人金融信息,随意透露给其他人可能会面临资金损失。

案例三

李先生的网友郑某谎称自己系某外资银行集团高管,可通过公司为李先生办理出国留学。郑某要求李先生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并以需要人脸识别为由对李先生进行人脸扫描。后不法分子利用李先生的银行账户信息及人脸识别信息进行贷款办理,不法获利共计10万余元。

小米消费金融安全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人脸识别等包含个人生物识别特征在内的信息同属敏感的个人信息。广大消费者应警惕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获取相关个人信息的要求,防范信息泄露和被冒用风险。

如何防范“刷脸”骗局?

小米消费金融温馨提示,作为个人信息的主体,广大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及生物识别信息,务必做到四个“不要”:

一、不要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应用软件。

二、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员代办金融业务。

三、不要轻易登记或填写个人信息。

四、不要轻易答应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人脸识别”要求。

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请第一时间修改密码或挂失账户,并报警处理。警惕刷脸骗局,风险不得不防。